1937年深秋,上海的战火已经烧得天翻地覆。这个城市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搏杀。而远在广西的桂军,这群打惯了硬仗的“狼兵”,还没缓过神,就被命令火速挺进淞沪战场。说实话,他们手里的家伙并不比别人强多少,可一腔“豁出命去”的气势,却实打实在就这么一群人,短短三个月里死守前线,牺牲了足足五万人,把日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生生挡了下来。
那场淞沪会战里,桂军的身影,像一堵怎么也砸不烂的墙一样,死死立在火线最前沿。说到这里,大家或许会觉得,这不就是又一段战场史吗?可真走进这群广西兵的故事,你会发现,他们用鲜血和命,讲出了淞沪会战最悲壮的一章。
1937年那会,上海浓烟滚滚。日本人啥心思?早就写在脸上,无非就仗着武器犀利,打算速战速决,快刀斩乱麻一举切下这块“东方明珠”。结果中国军队一支接着一支赶来守城,哪怕再苦再累也要扛着。“钢军”桂军就是这样,马不停蹄,从大西南一路杀到了江海之畔。
提到桂军,圈里人没有不服的。他们向来不怕硬仗,见过世面也不怕死。当时的广西,还属于地方军阀李宗仁、白崇禧的势力范围,这俩人手下最拿得出手的,就是这帮兵。军纪铁,打起仗来就两字:“狠”和“拼”。一听说要上上海,兵们连清点行囊都没耽搁,一路风尘直接上了最凶险的火线。
别以为部队号称“钢军”,就真是什么金汤装备。拿到手的真家伙有几样?多数士兵穿着打补丁的衣服,脚上踏着草鞋,到处托关系给部队找口热饭,一路饿着肚子就顶着走。可谁也没多计较,到了上海,“拼!”这是桂军当时挂在嘴边唯一的字。
等他们冲进上海城,各种巷战、火炮、废墟……简直是人间炼狱。部队一到,桂军的指挥官廖磊环顾战场,脚下是焦土废墟,天上炮弹呼啸。他对身边的兵兄弟吼:“这城不能丢,我们广西子弟,不怕死!”
调令一到,11集团军、21集团军分头冲进巷战里。别说安营扎寨喝口热茶了,刚一落地就直接干进去了。刚开打,日本人被桂军给整懵了。桂军顶着机枪火力,咬牙冲锋,不管街角高坡,日军火力点一拨接一拨,他们就三两成群,趁着爆炸间隙,贴着墙根摸上去,甩手就是一颗手榴弹;拼刀子那就豁出去。每次进攻前,兵们用广西话喊着“冲啊!”这喊杀声,听得人都发紧。
日军当时那指挥官都傻眼了,支支吾吾问身边人:“怎么感觉这帮老兵油子跟不要命似的?”
桂军不管多难守、多少次被轰下来,都得想法子再夺回来。尸体成堆,血把地都染红。有人干到弹药全空了,也要埋身炸药包,往日军坦克底下死磕这是真拼命。大风大浪之后,三天时间,松江这一带,桂军就是这么一寸 一寸死守出来。日军叫苦连天,前线进展硬生生被拖住。别的部队能调兵换防,桂军就守着阵地,生生拦下敌人。也就是打完这仗之后,“桂军钢铁之师”这个名号彻底响起来了。
但桂军打成这样,日军当然记仇了。没过多久,他们集中火炮,彻底对着桂军阵地下狠手。白天黑夜炮弹下雨似地砸,阵地被爆成焦土。在这些废墟和弹坑里,桂军兵就剩下唯一的信条:只要人没死,就得往前冲。哪怕弹夹打空,没了步枪,手榴弹也没有了,还得抄上刺刀肉搏。人死地在,阵地不能丢。
巷战打到最凶,11集团军和21集团军跟日军在每栋楼、每条巷口死磕。夜里摸黑潜行,靠近日军火力点,冒着被暴露的风险,贴上去扔手雷。爆炸闪光中,整栋日军碉堡散了伙。还有那么一场硬仗,巷战打得格外惨。一排士兵连冲三轮,剩下还活着的七个人,死死守住据点,就算弹尽粮绝也没让阵地丢掉。增援部队赶到,看到他们个个倒在地上,身上插满弹片,武器抱着不松手。指挥官看见这场面,真是哽咽了:“这样的兵,世上哪还有第二个?”
三个月,淞沪的土壤浸满了广西兵的鲜血。桂军死了五万多人,数不过来的名字,数不清的孤魂,但日军真的被咬死挡住前进。这支“钢军”打出了自己的底气纵然弹尽粮绝、命悬一线,也要凿开敌人的攻势。
战斗打败最后一兵,阵地才沦陷。但日军也拼得萎靡。到桂军部队空有番号,却再也凑不齐建制那些人了。他们留下的不是伤亡数字,而是一段硬骨头的民族记忆。
有人问,为啥说桂军是“钢军”?说白了就是,在淞沪那种装备坑、补给差的情况下,他们全凭一股狠劲,身上有钢骨头,硬是拦下了敌人。桂军的血拼不仅让日军吃了大亏,也让国军有空间进行战略调整。哪怕是今天,说起桂军的“钢铁意志”,都不会有人不肃然起敬。
这些广西兵的壮举,雕刻在那座被炮火撕裂的上海城里。有的故事没了记录,有的名字已经消散,但“钢军”的精神,永远不会消失。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民族的觉醒和团结。历史不会忘记,这5万英魂,用铁血守护了祖国的尊严。
“钢军”不仅仅是桂军一个师的荣誉,更是整个中国人骨头里,那股不服输、不认命的韧劲。哪怕枪已沉、血已干,这种勇气仍应该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和敬仰桂军,就是这样让人敬畏、让人感慨!
参考:《淞沪会战(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役之一)》《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八军》等。
港陆证券-广州股票配资杠杆-长沙股票配资公司-股市杠杆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